准则6:管理甲方的期待
若甲方企业想把所有信息或营销宣传内容都放在产品包装的正面,设计师需要提醒他们,包装并不等同于广告宣传册设计。设计师可以通过可重复的设计开发过程,对其进行合理的反驳,对该过程进行检验与监督,同时利用直观的辅助工具演示该过程,解释该过程中的设计是如何扩展,又是如何精简的。
在设计开始前征得每个人的同意也很必要,可快速设置三到五个可选方案,从而建立讨论目标的共同语言。样本设计印刷开始设计之前还要先预想一下甲方的问题和要求,并提前在脑海中准备好应对策略。

准则7:利用视觉效果传达价值
通过在包装正面设置透明视窗来展示内部的产品,几乎从来都是明智的选择,因为消费者在购物时希望能获得视觉上的直观确认。除此之外,形状、图案、图形和色彩都具有无需借助语言就可实现沟通的功能。
可充分利用那些可有效展示产品属性、目录设计刺激消费者购物欲望、建立消费者感情联系,以及突出产品质感的元素,创建有归属感的联接。建议使用的图片中要含有能够体现产品特色的元素,同时融入生活方式的元素。
如今消费者在判定产品时,常常会考虑所选品牌的价值观与他们自己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契合程度。创造出一种“有理由相信”的品牌,图册设计可以促进品牌其他单独售卖品的销量。

准则8:注意各类商品的特有规则
无论哪种零售商品,其包装设计上都有自己的规则和特点,有些规则需要被一丝不苟地遵循。有些规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反其道而行之可能会让新兴品牌脱颖而出。
然而,对于食品来说,产品本身几乎总能成为卖点,所以,食品包装在设计和印刷上更注重食品图片的逼真再现。相反,对医药产品来说,品牌和产品的物理特性可能是次要的——有时甚至是不必要的,母品牌标志可能无须出现在包装的正面,然而,强调产品的名称和用途却是非常必要的。
尽管如此,型录设计对于所有种类的商品,减少包装正面内容过多造成的混乱,甚至采用十分简洁的正面设计,都是可取的。

准则9:不可忽略产品的可查找性以及可购买性
包装设计师在为某一品牌的特定产品设计包装时,需要调查了解消费者是如何购买这类产品的,以确保证消费者不会在产品样式或资讯层级上留有疑问。始终需要铭记的是,不管是从认知还是心理角度,色彩都是沟通的第一要素,其次是产品形状。
文字固然重要,但主要是扮演辅助性的角色。文字和排版是强化性要素,而非首要的品牌传播要素。可查找性或者体现为品牌至上策略,或者是赋予产品“创意”元素,以此来吸引商场中消费者驻足。
可购买性是指包含颜色、形状、材料在内的一致性系统,或是包装正面不同层级信息的有序排列,它们能够引导新顾客和回头客选购想要的特定产品。如果母品牌下有多条产品线,则要考虑制定良好的/更好的/最好的策略。
这些策略能够清晰而又简洁地表明每个产品各自的价值定位。例如,一条产品线中的不同产品,其货架展示效果的相对强度,可通过不同色彩的视觉“强度”或某一颜色的饱和度体现出来.

准则10:制定未来品牌扩展计划
一个品牌如果具备足够的可塑性而能拓展到其他产品类别中,那么该品牌也就具有核心品牌认同性。之后,一个成功的品牌平台即可通过增加产品种类或拓宽产品线向其他领域发展。
将平面设计应用到新产品或新的商品类别中去,测试包装设计的多种功能,画册设计将着眼点放在大量的富于想象力的产品和延伸的产品类别上,而不是只局限于王牌产品,确保各类产品的包装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这样所有种类的产品综合来看,既是一个品牌,也很容易识别每一个单独的产品。
甚至,还可以为核心产品线重新设计包装,但需注意避免创建那些毫无延展性和可塑性的平台,以免限制品牌未来的发展。